体验一周后 发现这款手机注定成为Kindle的宿敌

中关村在线

阅读

    对于手机圈来说,2007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苹果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手机——iPhone,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引发了移动互联网浪潮。

体验一周后 发现此手机定是kindle的宿敌

    在爱读书的人眼中,2007年还诞生了另外一款可以媲美iPhone的革命性产品——Kindle,这款硬件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读书习惯,降低了我们读书的成本,最重要的,它的电子墨水屏可以获得和纸质书相近的阅读体验。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

    一直以来YOTA都致力于将智能手机与“Kindle”相结合,打造出YOTA双面屏阅读手机,最近YOTA又为我们带来了YOTA3双面屏手机的特殊定制版——YOTA3墨知版。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iPhone X和Kindle X 咪咕版

    这时候热爱读书的你可能就会纠结了,我到底是需要一个YOTA 3还是需要一个手机+Kindle的组合(比如iPhone X+Kindle X 咪咕版)呢?

    别着急,看完本篇文章,相信你就不会再纠结了。

外观:YOTA专为阅读而生

    YOTA3墨知版手机采用前后2.5D玻璃+铝合金中框的“三明治”结构设计,正面底部采用不可按压Home键,兼具指纹识别功能。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外观

    值得注意的是,YOTA3墨知版并没有跟风配备全面屏,猜测可能是因为前后都有屏幕,为了降低碎屏的风险,所以YOTA3墨知版的正面仍使用常规的有边框屏幕设计。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外观

    YOTA3墨知版机身背部配备一块5.2英寸电子墨水屏,在底部配备了三颗安卓标准的导航键。YOTA3这块电子墨水屏的分辨率达到1280*720,像素密度ppi为282。同时这块墨水瓶支持多点触控、防眩光、防污,唯一的遗憾是YOTA3墨知版的电子墨水屏并不带背光功能。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外观

    有意思的是,YOTA3墨知版的电子墨水屏粗看下来好像蒙了一层“磨砂膜”,事实上,这层膜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来由于电子墨水屏本身不发光,“磨砂膜”的漫反射可以使得YOTA3墨知版即使在强光照射下仍然可以看清文字;二来如果YOTA3墨知版放在口袋里,手接触手机的时候,“盲触”就可以分清正反面。

    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下iPhone X和Kindle X 咪咕版的外观。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iPhone X

    iPhone X对比YOTA3墨知版外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加入了全面屏的设计,虽然在视觉上比YOTA3墨知版震撼,但是屏幕顶部的“刘海”不得不说是iPhone X外观的减分项。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Kindle X 咪咕版

    Kindle X 咪咕版的外观整体来看比较圆润,也非常简洁,机身正面有一块4:3比例6英寸的电子墨水屏,屏幕要大过YOTA3墨知版的电子墨水屏,。但是在机身材质方面,Kindle X 咪咕版的塑料机身相较于YOTA3墨知版的双玻璃加金属中框结构还是多了一丝廉价感。


便携性:手机不忘“书籍”不忘

    “你到底是需要一个YOTA3还是需要手机+Kindle的组合?”这个问题说到底就是你到底喜欢一个简洁的设备还是能忍受同时携带两个臃肿的设备。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商务背包为各种设备提供空间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平时都背一款商务背包,背包内部为各种数码产品都提供了位置,所以我一直都是同时携带着手机+Kindle两个设备。

    但是这就带来一个负担——无形中我要考虑两个设备,手机倒还好说,因为手机毕竟是刚需型产品,平时出门时我基本不会忘记。但是Kindle并不是刚需型产品,不可能时刻都能想到,所以我经常出门在外的时候忘记将Kindle放进背包,而在想看书的时候才意识到忘了它的情况。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

    由于YOTA3墨知版将手机与kindle合二为一,所以在日常使用中,只要不忘记携带手机,读书的那面“Kindle”就不会忘记。

    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人出门的时候都携带商务背包,这时候iPhone X+Kindle X 咪咕版在便携性上的弊端更是暴露无遗。


内容:YOTA3集百家之所长

    说起电子书,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内容”,因为我们买来读的就是“内容”,如果内容很少,想看书都没有,即使产品本身做的再好也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书库内容

    我们先来看下YOTA3墨知版的内容,YOTA3墨知版的书库由六家合作方提供——kindle阅读、QQ阅读、墨知推荐、掌阅、京东阅读、咪咕阅读,基本涵盖了中文主流的网络阅读服务商,所以在内容上不会有所欠缺。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Kindle商店

    比较YOTA3墨知版,Kindle的内容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仅仅是由亚马逊在线商店来提供,虽然亚马逊在线商店的内容也不算少,但是在网文资源方面就比YOTA3墨知版的六家合作方少了很多。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Kindle X 咪咕版独享咪咕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我们使用的Kindle X 咪咕版在内容上相较于传统Kindle在亚马逊的基础上增加了咪咕阅读的资源,然而,YOTA3墨知版也是支持咪咕阅读的资源的。

    总的来说,YOTA3墨知版在“内容”确实要强过Kindle,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总裁网文YOTA3墨知版都能直接在线阅读


使用体验:实体翻页键好评

    说完理论方面的东西,我们来看看这两种搭配方式在实际体验中有什么优缺点。

    众所周知,电子墨水屏有一个顽疾——反应慢——无论搭载多快的CPU也于事无补,所以很多人都会因为“反应慢”而对电子墨水屏设备避而远之。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翻页动画

    不过YOTA3墨知版却很聪明的“绕”了这一羁绊,它通过一个有趣的刷新动画,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卡顿感转移到有趣的动画上,从而完美的解决了电子墨水屏反应慢的这一顽疾。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Kindle X 咪咕版翻页动画

    不过在Kindle X 咪咕版上,电子墨水屏“反应慢”的毛病依然存在,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看书的时候,设备的重量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因为读书是一个沉浸式的体验,一看进去可能四五个小时就过去了,如果看书的设备太重的话,手难免会出现劳累感觉。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iPhone X和Kindle X 咪咕版

    YOTA3墨知版的重量为170g,Kindle X 咪咕版的重量为161g,所以在长时间握持看书时,这两款设备的体验相差不大。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提一下,通过我本人的经验,在用电子书看书的时候,实体翻页按键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功能——这是因为尽管大多数电子书都能通过滑屏翻页,但是“滑动”这个小小的动作放到千万次的重复中就会变得异常繁重。

    所以,如果有实体翻页键,手指只需要轻微的点按即可翻页,非常简单。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YOTA3墨知版翻页按键

    有意思的是, YOTA3墨知版将手机的音量键设置成了电纸书的翻页键,使用起来非常自然。

书虫的纠结:看书用YOTA 3还是果X+kindle(不发)

Kindle产品线中仅Kindle Oasis有实体翻页键

    遗憾的是,Kindle X 咪咕版是没有实体翻页键的,只能通过滑动屏幕翻页。如果Kindle想拥有翻页键,只能购买价格更高的Kindle Oasis。


续航:看书能忘记电量

    现如今我们使用手机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续航问题,一旦手机的电量降至20%以下,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感。

YOTA3墨知版评测:背面墨水屏玩出新花样
YOTA3墨知版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

vivo X20Plus屏幕指纹/肾X的全面厮杀 iPhoneX 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

    如果单看“手机”方面YOTA3墨知版的续航水平和iPhone X不相上下。

    但是我们只用YOTA3墨知版看书,关闭彩色屏幕,只进行电子书的操作,两小时仅仅消耗了3%的电量。虽不及kindle长达数周的续航能力,但是在一天一充的手机上,YOTA3墨知版如果单单用来看书基本不会出现突然没电的情况。

    总的来说,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YOTA3墨知版在手机和“Kindle”之间取得了巧妙的平衡,内容、体积、续航都要强于手机+Kindle的组合,如果你是一个追求简洁并且爱读书的人,那么YOTA3墨知版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如果你不介意携带两个设备,并且你喜欢两个设备分别带来不同的感受,同时你也希望看电纸书的时候屏幕能大一点,那么手机+Kindle的组合是最佳的。

原创文章,作者:lizey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ntutu.com/doc/113272.htm

相关推荐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 ( 条)

返回
顶部